3月18日,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重点专项交流研讨活动”在中国戏曲学院举办。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教育部体卫艺司艺术与国防教育处副处长刘立京出席会议。中国戏曲学院、长春人文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12所基地校代表参会共商基地建设发展大计,共答文化传承创新时代课题。我校党委书记柳轶参会并进行交流发言。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张黎红,音乐舞蹈学院舞蹈系主任、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北秧歌)传承基地主任张万励参加了会议。


郝风林强调,召开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重点专项经验交流活动,就是要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落地落实,共同谋划传承基地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要提高站位,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工作的重大意义。要加强建设,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体系的成效与问题。要强化落实,精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的实践引领。

学校党委书记柳轶针对我校基地成立以来在课程、社团、工作坊、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进行了汇报。结合2025年重点工作项目“东北秧歌文化品牌推广项目”,学校将充分发挥国家传承基地使命、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东北秧歌原创艺术精品特色,重点从丰富和创新东北秧歌艺术形式、形成东北秧歌原创系列艺术精品、建立东北秧歌教学科研体系、推动美育与德育深度融合、探索推广普及东北秧歌文化品牌范式等方面扎实做好基地建设。
此次交流活动是从全国106所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遴选出12所高校的代表参加研讨交流。会上,12位基地负责人围绕基地建设情况交流发言。会前,全体与会人员对中国戏曲学院进行参观,观摩了京昆系剧目教学、表演专业课堂展示和舞台美术设计作品。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研究东北地区文化资源,以传承、弘扬东北秧歌舞蹈及其文化内涵为宗旨,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于2020年被教育部批准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北秧歌)传承基地。基地以传承与弘扬东北秧歌舞蹈形式及文化内涵为宗旨,发挥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和社会影响优势,在教育部规定的建设任务框架下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专业化的传承体系。基地成果丰富,连续两届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并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获批国家艺术基金、吉林省省级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等国家级、省级项目。
初审:吴 卓
复审:李敬伟
终审:解克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