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工动态

健康福祉学院以专业之力托起“夕阳红”福祉梦想

作者:王春梅 来源:健康福祉学院  日期:2025/04/01 15:04:25 人气:点击:[]次

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享有更有尊严、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健康福祉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师生始终践行学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福祉理念,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温暖实践,深入社区、养老机构开展老年福祉社会服务,用行动诠释“健康中国”背景下高等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专业赋能:让康复技术传递温度

“奶奶,这个关节训练动作每天坚持做,您的腿脚会越来越灵活!”在长春市某养老服务中心,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正耐心指导老人进行康复训练。近年来,健康福祉学院依托康复治疗学专业优势,组建“名师+学生志愿者“福禄益康老年福祉服务团队,在吉林省技能名师刘纯老师的带领下定期为社区和养老机构提供免费健康评估、慢性病康复指导、认知障碍干预等服务。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膝关节疼痛、肩颈疼痛等问题开展预防与康复治疗指导,减轻身体痛苦,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自2019年至今,累计服务老年人及残疾人超2500余人次。

实践育人:在服务中厚植福祉情怀

在数字化浪潮与老龄化社会交织的今天,康复治疗学专业贯彻我校“六位一体”福祉教育理念,将专业服务延伸至老年人身心需求的全维度,着力打造“1+1+1+X创新智慧 赋能健康 福祉银龄”项目,通过“名师引领+学生团队+智能技术”多元联动,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享”。这一项目不仅是学校福祉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更为全国智慧助老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人文方案”,已被吉林省推荐为教育部“智慧助老”服务优质工作案例。

“我们不仅关注老人的生理健康,更注重他们的心理需求。”福禄益康团队负责人王波老师介绍:“我们不仅要教会老人用手机,更要让他们感受到科技背后的温度。”团队开展科技助老,开发适老化智能应用教程,覆盖就医、购物等高频场景;实施文化润老,开展“怀旧疗法”“音乐疗愈”等活动,满足精神需求,通过全方位服务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传递人文关怀。全方位智慧助老主题系列活动,涵盖“老有所学”“老有所需”“老有所乐”等线上线下结合的讲座,通过小红书与公众号发布健康科普、活动总结与报道、养生与节气;抖音与快手发布老年功能性康复科普视频 50余篇和照护实务在线短视频20余个。该宣传教育已在各大平台陆续使用,社会反映良好,服务覆盖12000余人次。

健康福祉学院将社会服务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在服务过程中,学生志愿者既是技术传授者,也是情感联结者。2024级专升本学生季瑞在服务日记中写道:“一位独居爷爷说我们是他‘每周最盼着见面的人’,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福祉’二字的重量。”许多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坚定了投身老年健康事业的信念。

理念深耕:打造“人文福祉”品牌

学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在老年福祉服务领域的深耕细作,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学生公益团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还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正如康复福祉系主任王春梅老师所讲,“我们培养的不仅是技术人才,更是福祉理念的传播者”。2024年康复治疗学老年福祉服务项目参加了在东北亚博览会举办的由省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承办的吉林省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得到了省委到会领导的鼓励和赞扬。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社会服务,正是学校“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教育目标的生动体现。从课堂到社区,从理论到实践,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师生用专业与爱心编织起一张“老年健康守护网”。他们以行动证明:福祉不仅是技术,更是温度;不仅是理想,更是每个平凡日子里的切实付出。在这条播撒夕阳福祉的道路上,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师生正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温暖答卷。

未来,康复治疗学专业将进一步贯彻我校的“福祉”办学特色,扩大服务覆盖面,依托学校国家级“休闲康养产业学院”,构建“医养结合”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专业、温暖的福祉关怀。

初审:吴 卓

复审:李敬伟

终审:解克兢


版权所有©长春人文学院 网站维护:学生处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   邮编:130117  


 吉ICP备11002363号-6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