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凭借“福祉健康大数据技术平台”与“人工智能+福祉”实训平台,取得优异成绩,为福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福祉健康大数据技术平台成立于2019年,深度融合了学校福祉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优势,构建了“数据驱动、福祉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该平台以培养高素质福祉特色专业人才为核心,将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与项目实战深度融合。通过借助福祉大数据平台搭建教学系统,利用大数据主流软件框架构建实验科研环境,学生的技能能够由浅入深逐步提升,实现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该平台丰富多元,涵盖基础分析、可视化模型等。这不仅便于开展行业合作,打造“双师型”团队,还能输出精品课程。通过这个平台,不断提升教师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成长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福祉”实训平台成立于2022年,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平台作为学校福祉学交叉学科福祉信息工程方向的关键领域,有助于深入研究我国民生福祉问题,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与专业从业人员,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增进民生福祉工程创新发展。在教学实践上,“人工智能+福祉”实训平台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深化。以OBE-CDIO工程教育融合理念为指引,围绕岗位技能要求搭建实验平台,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紧密关联的课程实践与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成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该平台的建设内容丰富全面。在教育培训方面,构建了教育教学实验平台,提供涵盖实验手册、教学课件等在内的完备资源;实训环节依照企业软件开发标准,以福祉实际项目为背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打造真实开发环境实训场景;在社会实践中,探索并总结运作模式与经验,推广至社会服务,同时开展社会福祉服务人员培训,提升现有福祉人才水平。“人工智能+福祉”实训平台堪称福祉领域的智慧引擎,以科技赋能福祉事业,实现了福祉行业实训模式的智能化变革,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福祉人才筑牢基础,开启了福祉行业智能化实训的崭新篇章。
自两大平台建成以来,已顺利完成多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吉林省科技厅立项的《基于5G的智慧康养深度视频分析模型研究与系统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养老系统研究与开发》以及《深度学习框架下视频分析若干关键问题机理研究》等重点研发项目,总经费超过400万元,为跨学科研究筑牢坚实根基。
依托这两大平台,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丰硕。在学术成果方面,学院每年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及以上级别论文占比超60%;获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2项以上;每年至少举办1次国家级学术会议。在人才培养上,平台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将学科竞赛与企业项目紧密衔接,形成闭环式能力训练体系。同时,引入混合式教学、项目化驱动式学习方法,并融入思政教育案例,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能够参与从数据采集、清洗到模型建立的完整项目周期,切实解决如智能推荐系统设计等实际问题。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本科高校竞赛榜单中的赛事,获国家级奖项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教师团队表现卓越,近3年来,获批教研项目经费近30万元。在校企合作领域,学院以“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校企人才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为题,申报的成果荣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这两大平台还是吉林省智慧福祉专业群和数智产业学院的主要支撑力量,有力推动了相关专业和产业的发展。学院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未来,计算机学院将继续发挥两大平台优势,专注于大数据技术在福祉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聚焦人工智能与福祉的融合,为福祉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初审:吴 卓
复审:李敬伟
终审:解克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