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一.案例简介
1.在案例分享之前,辅导员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就挂科满十科,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将无法获得学位证;经常逃课、满嘴谎话;对父母出言不逊、态度恶劣;整天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在一次四级模拟考试中因找人替考被辅导员发现。请问,这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
而另一个学生,虽然学习资质相对平庸,但是非常认真,并且一次就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部分;她父亲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们经常会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辅导员老师每周一次的谈心,汇报最近的收获。毕业后,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当语文老师,很受学生们喜爱。请问,这又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
其实,他们是同一个人,曾经,辅导员是她最难缠的老师,她是辅导员最调皮的学生。而去年十月份,辅导员受邀参加她的婚礼,并在这庄严的时刻,成为他们的证婚人。看着这个曾经集矛盾于一体的孩子,辅导员由衷地为她骄傲,同时也更深地去思考,一个老师给予学生的信任,将会是足以撼动她人生轨迹的力量。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上面的叙述,相信大家对这个孩子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随着辅导员跟她的接触,发现她如此矛盾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
情感方面。她的原生家庭中,强悍固执的父亲是一名警察,总是以严格的要求不断束缚着她,而柔弱胆小的母亲因为在她小时候失手将她摔伤脊柱,为了弥补错误,总是想尽办法地无原则地溺爱她,所以在这样情感畸形的状态下,她很难跟父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于是,索性就放任自己,很少顾及他们的感受。但通过沟通,老师发现她只是没有找到适合的方法来面对父母。
学习方面。她从小就偏科,英语和数学是弱项,所以成绩一直不高,尤其是上了高中,因为早恋的影响,更是把学习抛在脑后,所以,她需要的是信心和学习的原动力。
朋友圈。对于长相甜美、家底殷实的她来说,选择朋友的前提是要跟她有话题可聊,这样他们在一起,就可以比试一下谁的挂科科目更多、如何选择更安全的替课替考同学、哪家美容医院的项目又有增加、什么时候一起组团去国外买奢侈品。但是却没有人告诉他们,未来的路在哪。
三、解决办法
在明确了以上问题根源后,辅导员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辅导员就她现在的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拿到学位证的机会很渺茫,但是距离毕业还有两年三个月,不能浪费青春,如果她实在不愿意学习,可以放低宽限,按时上课,不能再逃课,然后把空余时间用来读书,任务就是每周读一本书,辅导员给她提供书单,她需要把读后感写下来,至少1500字。开始她有点抗拒,却仍然能按时上交,只不过这些文字很明显就是在网络上摘抄的内容,但是因为书写认真,字迹很美辅导员也没有戳穿她。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慢慢找到了喜欢的书籍类型,不用辅导员再督促,她就会提前上交,后来,平均五天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已经攒了满满一盒。到了后期,她说:老师,她可以不用再写这些了,以后她会按时来跟辅导员汇报她的学习进度。
其次,辅导员要求她每周至少来辅导员这谈心一次,了解她的近况,并帮助她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这开始,辅导员和她谈的最多的是书和情感。辅导员惊喜地发现她玩世不恭的模样下竟然有一颗柔软的心,她渴望被看到、被理解、被信任和被爱。一次他们谈到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时,她哭着说,她之前真的不应该这样对待她的父母。在谈话结束后辅导员跟她的母亲取得了联系,将最近的进展跟她沟通后,也让她明白了孩子的反省和期待。再后来,辅导员听说他们全家进行了小型家庭会议,从她明媚的笑靥中,辅导员知道,她很喜欢这样的方式。
再次,当时还有二学历这一政策,很幸运有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辅导员将这个消息告诉她后,她很快报名,通过两年的学习,在毕业前顺利学完了所有的科目,而这个学习的过程,让她再接再厉,将小学教师资格证的内容也一并学完,虽然很遗憾最后教师资格证进行最后一步学位认证时她没有拿到学位证,导致认证时间延后,但是仍然让她充满信心。
最后,毕业前的半年,她先后报考了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但毕竟还是学习功底相对薄弱,没有成功,为此她闭门大哭了两天,因为她真的很努力的在准备,安抚她的同时辅导员告诉她:虽然很遗憾,但并不意外,因为毕竟别人已经准备至少两年了,而她才五个月,从分数上就能看到她的进步,但是这还不够,为了她的梦想,加油!后来,她家那里的一所小学正好需要一名替课老师,经过试讲,她被成功留任,虽然暂时没有编制,但她很珍惜这个机会。慢慢地她发现,孩子们很信任也很喜欢她,而她也很喜欢这样的职业,于是,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当然,后来这个目标成功实现。
四、后续思考
1、很多孩子的坏习惯和冲动情绪都与他们的原生家庭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所以遇到这样情况时,辅导员们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责备,而是积极了解并且提供适当帮助。
2、每一个人都期待被关爱、被善待,辅导员们作为他们在学校接触的最多的师长,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这样他们有任何想法或者困难时,辅导员们都是最坚实的后盾。
3、学生真的没有好坏之分,只在是否有能发现他们潜在价值的好老师。即使他们年纪太小还不能感知到,但辅导员们要给他们一个敢想敢做的机会,所以学业规划可以早一点开始,这样,不只是单纯地问他们“以后要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空洞的问题,而是让他们看到自己还可以有更不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