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在创新中求突破,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学科专业发展新格局,新文科建设才能上水平、上台阶 ”。这是我校近年来在深化专业改革,提升新文科内涵建设上的经验体会。
随着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新文科建设要从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入手,不能各自为政,故步自封。对此,培养超越现有专业局限与学科局限,专业素养高、学术能力精、综合实力强、有创造视野的新人才刻不容缓。近年来,我校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导向性,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了大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他们立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新文科的改革与发展路径,打破院系专业之间、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之间的壁垒,不断优化学科与专业布局,形成五大特色专业集群。其中,艺术类专业群(覆盖9个专业、相同学科内交叉)、语言类专业群(覆盖6个专业、相同学科内交叉)、经济管理专业群(覆盖6个专业、相近学科间交叉)、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覆盖8个专业、文理学科交叉)、汽车电子与服务工程专业群(覆盖5个专业、学科内交叉)。他们以新文科理念为引领,创新文科专业“一专多能多元化”的育人模式,突破了传统文科单一的固化模式,将人才培养的着眼点聚焦在复合型、时代性、融通性、特色化等方面,依据新文科内涵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于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专业素养有效融合的培养规格,确定了文科专业“一专多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打破年级壁垒和专业壁垒,构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一专多能”;通过“分类培养+分类卓越”,实现“多元化”目标。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已获批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项目A类1个、B类1个;特色高水平专业2个、一流专业3个;校内培育一流专业6个。
我校坚持以产教协同共享为途径,构建文科专业“双主体”的实践育人体系,通过企业与培养方案对接、企业与课程建设对接、企业与课堂讲授对接、企业与实习实训对接、企业与科研对接等五种对接形式,实施“2.5+1.5”“3.0+1.0”的实践育人模式,建立了校企双主体的实践育人机制,打破了传统文科重理论轻实践的瓶颈,实现从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到毕业实习的全覆盖。
新文科的显著特征就是交叉融合,融合就是互动、创新和突破。为进一步培育文科专业的育人模式,我校以新兴交叉学科为依托,构建了文文交叉、文理交叉、文医交叉、文工交叉的平台。2018年12月,福祉学科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新兴交叉学科”,整合了校内医、文、艺、管、理、法等多个学科资源,形成了“医养结合、护养结合、管养结合、颐养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以新兴交叉学科为辐射,构建了“跨学科、跨专业、跨院校”的“三跨融合”的育人平台。国际学院通过学科内的交叉融合,打破专业壁垒,构建跨专业的选课平台,形成“专业+教育”“专业+IT”“专业+国际营销”“专业+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向;音乐舞蹈戏剧学院构建了吉林省乃至全国唯一以音乐、舞蹈、戏剧三个专业交叉融合、联合培养人才的民办高校,申报的传承项目《东北秧歌》,成为吉林省唯一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高校;艺术学院通过文理交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与社会福祉学院共同构建了艺术教育与福祉文化交叉的育人平台;儿童福祉学院推出《儿童福祉学》特色课程,出版了涵盖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儿童福祉学导论》,拓展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外延;商学院通过经济学、管理法、理学的交叉融合,成立了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联合全国13所高校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融合管理学、医学、心理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健康企业管理》国家规划教材;文学院与理工学院通过交叉融合,成立了“高校中文专业大数据教学研究中心”,也是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坚持以质量成效提升为目标,推进文科专业多措并举,进一步深化了教学改革。新文科更加注重内化教育,以文化人,以德养人。2019年,学校启动了“以培养学生为中心,坚守三条主线”的质量文化建设工程。一是通过统筹规划、分类施策、提前培育、项目植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二是通过赛教一体、研培相长、先进引领、名师护航,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三是通过校内循环、校外循环、评建共促、上下联动,强化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创新抓好新文科建设,学校培养了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涌现出中国电影界的一颗当红新星《我不是药神》的电影导演文牧野、“全国百优志愿者”梁钶、“全国最佳人气讲师”李超满、“吉林省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刘伟超、“吉林省十大创业先锋”陈永利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一批“吉林好人”“长春好人”“吉林省百优大学生”“长春市优秀大学生”“吉林最美抗疫志愿者”“长春最美抗疫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今年11月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未来,学校将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新变化与新问题为牵引,以学科整合为途径,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推动传统文科转型提升;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手段,以交叉复合为途径,探索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交叉学科,激活文科专业的新的生长点,进一步加快高校新文科创新发展,为全面助推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保障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赋予新的动能。
(供稿:宫春艳 审稿:解克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