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险而上勇担当 “疫”无反顾战疫情
“我是党员,我请战!”“我是专业人员,我必须上!”“我是人民教师,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健康福祉学院教师王波,面对学校严峻的防控形势,知险而上勇担当,“疫”无反顾战疫情,用医者仁心和对学生的深情厚爱,在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传递着温暖与感动。
王波今年51岁。这名70后的党员,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在抗疫第一线。今年4月,她的儿子面临考研复试,家中还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当她得到学校抗疫人员紧张,需要紧急支援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要求参与疫情防控中去。随后,她匆忙向儿子交待了一番,简单安排好两位老人的生活,第二天就带着行李入住学校,成为全校首个到校支援并承担核酸检测采样任务的专职教师。
明知危险,却知险而上。核酸检测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手段,而咽拭子采样是核酸检测的最关键步骤,也是最危险的工作。在采集过程中,防护服穿脱一次非常繁琐,为了便于工作,她穿好防护服后,常常连续几个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去厕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加上接连不断的检测,导致她呼吸都很吃力。每一轮采集结束后满身是汗,口干舌燥,N95口罩上的两根带子勒得耳朵生疼,脸部被勒得两道压痕,手中操作还不能停歇。每天的一个动作都要重复上千次。学生在接受采样时,需张口暴露咽喉部位,呼出的气体很可能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和飞沫。她穿着防护服,隔着防护面屏,戴着两层防护手套,腰上还要绑着垃圾袋、消毒液、还有学生采集完的试管等物品,再加上身体呈躬身状,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可她咬紧牙关,始终坚持着。每次都热情地提示学生张开嘴巴,“请别紧张,头后仰,张开嘴……”这是她在核酸检测采样反复说的一句“口头禅”。
3月的长春,气温反常,白天零下3、4度,工作到半夜气温降至零下10多度左右。王波第一天采样,就是西区2号公寓的封控区内。由于之前一直在室外工作,双手被手套牢牢套住,再加上酒精的消毒,导致双手在低温环境下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在这种寒冷的条件下,她仍然细心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进行核酸检测,以最快速度进行双手消毒后将棉签伸进学生口腔中,手法相当专业娴熟,采好样本后迅速放进试管中,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凌晨4点多。
由于长时间一个姿势拿试管,她的左手背因过度劳累,开始出现水肿现象。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采样工作,她用热水进行热敷处理,稍微缓解一些疼痛,就急忙打开电脑录制线上课程。为了保证学生线上课程不受影响,她需要提前把第二天上课内容录制下来,早晨再转发给学生。每天采样时间长,录课的时间也只能靠检测之后进行。有时,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录完一节课,不由自主地斜靠在座椅上睡着了……“工作再忙,自己再累再艰难,也不能停下上课的脚步”。她严格落实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创新线上育人形式,提升了线上教学效果,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王波每天在完成核酸采样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系里的各项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相当繁杂。包括每周系里上报的教学周报、补考、监考、批卷、上成绩、毕业考试等,还要及时和外聘教师沟通相关事宜。疫情期间,她还坚持以赛促学,辅导学生参加A-PKU校园杯全国儿童康复职业技能大赛。由于指导有力,参赛学生以优异成绩进入复赛,并获得东北赛区唯一一个本科院校晋级复赛的资格,也是全国参赛的14所本科院校中晋级名额最多的一所院校。
王波作为专业教师,还特别关心隔离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经常保持电话沟通,送去安慰和温暖;耐心疏导,缓解心理压力。为了调动学生网课学习兴趣,她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开展“福祉学子,厚记薄发”优秀学习笔记展示、“同心战疫,纸短情长”一封家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做到了教学与抗疫“两不误”。每天工作到凌晨,由于长时间站立,她的小腿出现了浮肿,走起路来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可她从没有一句怨言。当别人问她:采集核酸这么近距离的接触,你就不怕被传染吗?她笑着说:“说不害怕那是假话,因为面对新冠病毒,大家都是本能地选择逃避。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有一种职业精神驱使着站稳脚步,挺立前行。面对这种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首当其冲,去战胜这个困难。”朴实的话语,却蕴藏着一种勇于担当、不甘服输的精神力量。
一转眼,王波来到学校抗疫已经一月有余。她放弃为复试儿子鼓劲加油;她挂念着两位80多岁的老人,生怕出现意外情况。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她扛责在肩,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她“疫”无反顾,知难而上,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医学专业教师的奉献精神,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和初心。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