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工动态

学生工作案例——让生活充满自信,让心灵洒满阳光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03/01 15:12:45 人气:点击:[]次


——社会福祉学院

一、案例简介

张同学,是一名大二学生。该同学的母亲精神存在障碍,父亲身体不好,卧床多年,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上大学的费用是依靠助学贷款和亲戚凑钱来支付的。

刚进入大学时,该生性格比较内向,话语不多,平时生活很简朴。较少参加学院组织的活动,不过他学习很认真,成绩优良,与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时常逃课,辅导员找他谈过话,但是效果不明显。突然有一天,提出了退学的申请。询问具体原因时,他只说家里经济比较困难,自己也实在不想再读下去了,想早点进入社会赚钱。并且表示自己现在一点学习的心思都没有,不愿意坐在课堂听课,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坚决要退学。

后来,经过该生辅导员与其班上同学的交谈后,才得知原来张同学的父亲突然病情加重,住进医院,这需要一大笔费用。因此,张同学想减轻家庭负担,于是决定退学,找份工作赚钱给父亲治病。

二、案例分析

家庭经济状况是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无力缴纳学费,只有通过贷款维持学业;家庭的窘迫、家长的无能为力、借款的压力、还款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导致心理上始终矛盾重重。有些贫困生在心理上表现比较敏感,自尊心特别强,对于外界的帮助并不是很乐意去接受;而有些贫困生恰恰相反,会过度依赖于别人的帮助,甚至会造成他们不劳而获的心理。因此,辅导员非常慎重地考虑了这件事情,决定帮助张同学。

首先,为该生申请了特等助学金,用于帮助他更好的完成学业。

其次,为张同学争取了一个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的经济压力,让他可以安心学习。

第三,我们通过入学时张同学填写的家庭联系方式资料,得到该生姐姐的联系方式并取得联系,让她劝说弟弟继续完成学业。

通过辅导员的分析与劝说,张同学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动力,他换了一份校外的兼职,主要时间是在周末,不影响正常上课学习,同时他学习更加刻苦,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张同学经常会主动到办公室与辅导员谈心,一起讨论学习的问题、将来毕业后的打算等等。目前,该生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很多,对未来也有了自己的规划。

三、解决办法

1、对于心思敏感、自尊心比较强的贫困学生,单纯地围绕“贫困”这一问题与其交流,不但不能取得效果,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班级内评选助学金的时候依然是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不伤害该生自尊心的同时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同时也不会让他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还能够让他在以后怀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可谓一举多得。

2、联合、发动班级普通同学、班级干部,关怀他的心灵。由于他的自尊心很强,对于同学和老师物质上的帮助也许比较抵触,对他的精神上的帮助比物质上的帮助要有效得多,让他的心灵能够独立自强、健康成长也是长远之计。同时也是加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契机。

3、学业上的指导和勤工助学相结合。注重学习,加强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同时为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解决当前的经济困境。

四、后续思考

通过这件事情,张同学的生活态度和学习状态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对他在大学期间物质上的帮助,并且对他的思想和精神方面也有了很大的促动。我们平时用心真诚地做的一件小事,有时会对一个学生的一生带来很大的影响。

帮助一个同学,有时可以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团结,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相互帮助。接受帮助是感激的,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一件事情的经历,比千句言语的教育效果要有效得多。

1、贫困生的帮扶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课题,如何以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态度对待贫困生至关重要。如果单纯地同情他们,只会伤害他们本就脆弱的自尊心;但是如能采取侧面引导,学业指导、勤工助学、班会及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能从整体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扶。

2、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有心理问题,大多数的贫困生心里还是比较健康的,绝不能戴有色眼睛看人。部分贫困生表现得内向、自闭、自卑,言语表达能力也比较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是如此。面对个体,必须摆正心态,不能一听到“贫困”二字,就认为该学生有问题。当个体学生身上存在需要改善的问题时,积极面对,帮助其完善自我。

3、对于贫困生的帮扶是一项有计划性的长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会感受到对方的抵触情绪、会因为贫困生帮扶体系的尚不完善而感到压力重重。但是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减轻经济上的压力,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学业上给予关怀和指导,帮助其真正实现自立自强、健康快乐成长。

4、对于贫困生物质层面的扶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环节经济压力,但未必能解决其精神贫困问题,扶助方式不正确,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贫困生有时在心理上会存在着敏感、自卑自闭、消极悲观等心理问题。对于不良心理状态要正确得开导和教育,在对贫困生进行“显性”扶贫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思想、心理等方面“隐形”扶贫,两者有机结合。

5、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很多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困,心理极度自卑,对于集体活动胆怯害羞,没有自信,一遇到集体活动就采取逃避和退缩的态度,感受很深的是很多贫困生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然而一到综合测评拿奖学金是却往往因为活动参加少影响到最终的总成绩,还有的很遗憾的与奖学金失之交臂,每到这种情况,辅导员们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鼓励学生尽量多参与各类活动,全方面发展自己。这种情况反映到就业中,往往造成很多贫困生社交能力不强,语言交际欠佳,缺乏与人协作精神,因此,从日常教育中,老师们要向学生灌输“综合素质”这一概念,积极参与文体活动,通过在校期间社会实践、短期工、兼职等形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6、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立教育,加强感恩教育。从事学生工作必须有一颗公正、公平与仁厚之心,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贫困学生。贫困学生往往因为经济的困窘而导致心理的失衡,相对于物质生活的贫乏,贫困生心灵上的孤独和困苦让人们更为揪心。助贫工作不仅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货币和物资的给予,同时应成为精神支持和价值观输出的过程,成为密切学校、学生关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过程。

在工作中,辅导员要积极加强贫困大学生自立教育,使贫困大学生意识到,暂时的经济困难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要积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实现人生的蜕变。同时,也要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怀着感恩的心接受别人善意的帮助,同时也应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才不会造成人格发展的不平衡,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版权所有©长春人文学院 网站维护:学生处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   邮编:130117  


 吉ICP备11002363号-6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03号